Media


2024年6月19日
The Standard
Self-confrontational style that breeds metamorphosis
Hong Kong artist Jeremy Fung is recognized for his unique and immersive style.
His works, which span diverse mediums, delve into profound themes such as the nature of existence and the intricate dynamics of family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offering a fresh and captivating perspective.




2024年5月23日
ZTYLEZ
本地新銳藝術家馮孟忠個展以十二件全新作品, 帶你感受自然之《變》!
香港這摩天大廈林立的都市中,總容易遺忘各種天然瑰寶。
說起大自然,當然會聯想到天空、白雲和樹木,而本地新銳藝術家馮孟忠(Jeremy Fung)就一直以大自然為創作靈感,這次更以十二件全新作品帶來個展《變》,將在 SC Gallery 中展出!


2023年7月8日
Agenda Point Contemporain
Inhale Courage
Les œuvres de Jeremy Fung, par leur échelle variable et leur nature tactile, invitent les spectateurs à pénétrer dans son univers au lieu d’adopter une posture d’observateur extérieur.


2022年4月20日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YouTube 訪問|馮孟忠:由小時木傢俬上的塗鴉變成巨大的畫 細節放大的過程非常有趣 健身水平有如業餘選手 運動都是釋放自己的過程
儲筆記的習慣變成創作的靈感,木是以往童年的塗鴉的關係|做聯展同個人展的不同
|望樹系列的創作意念|藉健身去釋放自己|由黑白變成彩色的過程|靈感嚟自生活


2022年4月20日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YouTube 訪問|馮孟忠 鄧廣燊:香港不正常狀態確實影響創作自由 藝術家要成功必須自律 完全沒收入時亦不放棄
點解會選擇藝術做終身職業|如果賣唔到畫?生活又會點|畢業後多與商業畫廊合作,才會思考市場|
最艱難的時間點捱?|搞藝術最重要係自律|何謂不正常狀態?




2022年4月10日
1a space
「不正常狀態」— 誰更不正常?
和讀書時以存在主義為題的作品不同,馮孟忠面對近年社會上的急劇變化,把無力感和陰暗的情緒轉化成視覺表現力強的木刻油彩作品,部分以發生社會事件時的夜景作對象,以木面丶木衣和木底營造層次感,表現內心的哀傷和抑壓。




2021年5月13日
香港01 |
藝術家木版畫刻劃與亡父點滴
入木三分,是首次看見馮孟忠(Jeremy)木雕作品的形容詞。自小對木頭、鋼鐵類物件特別鍾愛的他,也擅於利用這些物料創作藝術品,「我用物料的前提是必須要對它有感覺,而我很喜歡木頭沒有情緒的特性」。對冷冰冰的物料感興趣,原來與他和亡父的相處點滴有關。


2021年5月13日
SCMP
A controlling father, an introverted son, a shared love – artist’s relationship with his late parent suffuses solo exhibition
Art was an escape from the rules Jeremy Fung’s father imposed on his life. Now it is the medium through which he recalls the unspoken love they shared.
The paintings and drawings of Hong Kong scenes in his new solo exhibition were inspired by walks the pair used to take before his father’s untimely death.


2021年5月10日
CUP媒體
林靖風:張寶華策劃、馮孟忠「物有所思」個展 —— 赤裸的樟腦
在樹木的斑駁裂縫之間,埋藏著多少的回憶和絮語。在高聳的摩天大廈之間,人們再也無法像「花樣年華」裡的周慕雲一般,可以找到一個樹洞,訴說自己想要淹沒的秘密。曾經俯首帖耳的我們,在房間關燈了以後,讓被單蓋著頭、佝僂著身軀,然後提著手電筒在黑暗中看書。無論家中的地方多狹隘,我們都可以在紛繁之中,找到一個寧謐的思想空間。